什么是美
先说结论:美,或者说美感是人类适应环境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副产品。吃到营养丰富的,我们会觉得美味;看到丰沛的水源,草地,树林组成的景观,我们会觉得这是养眼美景;看到携带优良基因适龄女性 我们会觉得这是美女。因为这些对我们延续基因有好处,我们的生存在获得适应性的同时,我们的大脑在主观上会奖励我们。如果单单从延续我们基因的角度,美感仿佛就是基因的奴隶,服务于基因的延续。但是我们人类会摆脱基因的控制,会主动创造人工场景,来触发我们都美感发生机制。我们会将美景和美女画下来,固定成装饰,我们会把某次战役的胜利场景画下来,我们以便今再次我们胜利的喜悦,我们会把好听的声音编排组合,愉悦我们的耳朵,我们会制造味精,愉悦我们的舌头。谈到美就不能不说艺术品,艺术是对人在适应环境中美感要素的提纯,我们不必经历适应的过程,就获得美的感受。由于美感是人类在适应环境中的副产品,因此我们的美感往往不能够持续。同一个东西给我们美的感受会呈现边际递减效应。好吃的食物经常吃,后面就没那么美味了,好看的景色经常看,也会变得稀疏平常,好听的音乐总是回放,终究会变得味同嚼蜡。美感的衰退会让我们不断寻找新的刺激源。
作者:冷天翔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8481519/answer/47086259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那没什么问题,我阐述一下怎么美,当然可以讨论,因为好用,要学会高效利用原理。
从大范围不准确的方向向小范围较精确的地方说。
一句话,美就是符合生存优势的要素组合。
这很容易想明白,类似于快乐情绪,脂肪食物的香气,喜爱人类幼崽可爱的天然情绪。 这些都是在进化当中,为了族群生存而发展出来的天然倾向。
美的享受,也就意味着舒适,有掌握感,没有危险的信息。 那么什么样的信息特征是这样的呢。
不好说明就多举些例子来说明。
首先就是物体的透视符合人眼平时所见会很放松,因为你不用过多的花头脑去想哪哪不对头,信息过于混乱,会让观众感到沮丧难受。 特别是有非常明确的透视体系的时候,如果逆反透视体系就会非常的违和,或者就画中规中矩的正交视图,或者就是不体现物体空间关系的,反正是优先符合其他原则也可以。 总之一般来说逆反透视就很丑。 完全和真实世界相反的无用信息,会让观众觉得无趣沮丧难受,这就是丑。
再想想其他例子
对的,贫困年代以富胖为美,因为更容易活下去,现在营养出生之后肥胖就是丑的,因为他不健康。
这里用到的原则就是以健康为美,但是之前更高的优先级就是以不饿死为美
人类虽然还算自由,对许多美是可以进行选择的,就像现在这个年代,出现了越来越奇怪的xp。
当然还有很多推荐学习的是全人类共通的,也就是生物性上的美。 这些改变需要从基因上进行改变,这是漫长的时间,虽然不是完全不变,但他变得太慢了。
就人类社会和人生的尺度可以把它当做不变的。
这种生物学上的提炼概括出来,加以使用符号化的一般就是我们推荐学习的美,就是:透视,构图,色彩的基本原理(虽然我是这么想的,但是我接触到的教学内容说的非常的模糊)。
就像日行性视觉动物的美,大家都共同的生存优势,就是在白天光信息丰富,不管是捕猎采摘还是躲避天敌都很有用,所以说日行性动物更喜欢白天的光信息规律。 所以一幅图的色彩信息要清晰明了,过曝过饱和还有完全黑的看不见都很丑。 光影也要投射正确。 等等等等。
那些可以有不同审美的是“内容的美”,一种就是xp
不过,每个人都是作为恐怖之力源,这个物种,冷暖自知,能够判断什么是美,我认为这是天性。 但是如果要作为生产者生产一个恐怖直立猿认为美的东西就很困难,需要学习,需要掌握学习多多大自然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技巧。
我乐意把它叫做视觉科学,但是好像没有什么成体系的研究,大多数都是偶尔抽一抽的经验体系。能不能叫科学的那另说。 不过也挺实用。 像手办上阴影啊,摄影啊,游戏布置啊,你做视频什么的都是一样的,要用得到的原理是共通的。
提炼一下: 所谓的美,就是符合生存优势的要素组合,以及提炼出要素特征的扩散创造。 有物理数学法则的规律之美,它们亘古不变,与宇宙同寿。 有人类本能的生物之美,它们的改变周期远超人类寿命, 有随社会发展,认识提升的内容之美,每一天,每个人都有可以选择美的范围和权力。
而美的浓缩物:艺术。 艺术家依据美的要素进行的组合创造,控制观众的欣赏周期,疲惫周期,进行引导内容欣赏的作品,便是艺术品。 艺术是对人在适应环境中美感要素的提纯,我们不必经历适应的过程,就获得美的感受。 所以,美有共通的部分,有不断变化的部分,有自由的部分,有不自由的部分,有大概的底线,也有向上广阔的空间。 并且由于美感是人类在适应环境中的副产品,因此我们的美感往往不能够持续。同一个东西给我们美的感受会呈现边际递减效应。
嗯。。。如果有些模糊,应该要把名词划分一下: 美(美感): 美(自然美的要素特征): 美(人为生产美的特征提炼):
作者:新书问我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790635/answer/136636532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什么是“美”?“美”是什么?著名神经生物学家对“美”的科学分析——《美与大脑》(La Beauté dans le Cerveau)mp.weixin.qq.com/s?__biz=MzIzNjk3MjI4MA==&mid=2247488946&idx=1&sn=a88a98a02ddb0a171a127e9c5161f7b1&chksm=e8cee425dfb96d33d5b82176d9698e7f158afade5ecae489b9253a0f55cc99cd5244f95dcf0f&token=1486790827&lang=zh_CN#rd当我们说一件艺术作品很美,那我们知道美从何来吗? 为什么我们对艺术如此敏感,以至于有时会被作品的美所征服?作为一名艺术和科学的探索者,《美与大脑》一书的作者,让-皮埃尔•尚热(Jean-Pierre Changeux)建议从感知和创造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个问题。作者是从艺术和科学之间的关系入手,这种关系是最近才出现的。因为文艺复兴时期和古典时期的伟大画家“往往都是杰出的数学家,其中许多人对自然现象感兴趣,就像伦纳德一样”。美学甚至被认为是人类的主要活动,因为它“似乎先于理性知识的出现”,并通过法国南部肖韦洞穴的史前绘画成为世界的第一语言。作者坚持认为,这仍然是我们交流的第一种方式:“几个小时后出生的新生儿可以识别母亲的声音,对母亲的面部特征变得敏感。”美是可理解的吗?它是情感吗? 在书中,尚热教授为我们提供了理解这一迷人现象所需的阅读钥匙,然后得出结论。美似乎既关乎理性,也属于情感,就像我们两个半球的情况一样! 根据作者的说法,“我们现在可以想象艺术的神经科学”……对于神经生物学家,它的定义是基于科学证据与设想。那么,我们如何清楚地定义“美”呢?当尚热教授被要求给出一个清晰明确的的定义时,他如此说:美,理性与情感所合成的独特产物,它侵入到我们的意识世界中(une systhese singulière entre la raison etdes émotions qui envahit notre espace conscient)。美,应该在个体间的社会交流这个范围讨论艺术作品。在这个交流中产生了各样符号表达系统(Systèmes représentatif sympoliques), 诸如音乐的、造型的。它触及到了主观性,这种主观性的内在交流有别于语言,能激发出情感,并且造成了理性与情感的结合。
作者:允飞对谈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790635/answer/222037384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用康德的话说:美就是善的象征!现在很多人都在说“美即正义!”实际上美是唯一无法被拒绝的东西……"那为什么美是唯一无法让人拒绝的?”“美~当然无法被人拒绝了呀!因为那是生命的必需啊!你能拒绝不呼吸?能拒绝不喝水?能拒绝不睡觉吗?”“当然不能啦!但能不能再简单点~”“所谓美,就是先成人之美,然后再追求两全其美,最后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众,天下大同!”“我还是有点不太明白啊!不过好像听起来不错啊!”“众生只有好恶之分,能让人觉得好的,就是美的,觉得不好的,就是不美的,这很难理解?你觉得隔壁有家餐厅的菜很可口,你爱上了,于是乎称其美食!你觉得你的心上人最懂你,你爱上了她,于是乎她就是美人!你觉得有片花园很美,你爱上了它,于是乎美景啊!但这些使你感受到爱的、感受到善的、感受到美的,都是成就了你所愿所需——此乃成人之美也,成人之美后还能让你同行的人觉察美,那就是两全其美了!把这个道理用在客户上、合作伙伴上、组织内的人际关系相处上、社会声誉上~一样的道理。”
因艺术而美。优美的线条纺出灵魂的曲线,悦耳的音符谱成精神的乐章,穹劲的笔画浸染思想的墨印,澄澈的镜头化作记忆的注脚。有形的才会勾勒出无形的,美,源于生活的艺术。 因美人而美。当刻薄的利刃化成亲切的微风,当眼前的银镜褪去那风尘的镀层,当遮蔽的日光照向心灵的舷窗,当满腹的牢骚化作从容的肚量,世界便到处是阳光。美,源于两个灵魂的照耀。 因不同而美。我们赏识未知,我们勇于探索,我们接纳“异类”,我们一视同仁。风格是我们的标签,口味是我们的菜谱,个性是我们的底色,我们一同追求美,而美,又源于我们的不同。 因灵魂而美。身为独立的个体,我们向深处发掘,彰显思想与灵魂的火光;同为时空的群体,我们向中心蔓延,打通心灵与心灵的隧道。美,属于每一个孤独的灵魂。
作者:云烟成雨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790635/answer/206526606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李泽厚先生给出的定义好像是这样:目的与规律的和谐统一是美。李先生大概认为美是需要由意识认同的,而是否认同取决于是否契合目的。李先生认为人类共同认定的美应该有对客观规律的尊重遵从欣赏认同 。与善不同,我们承认美可以是极个人的,对个人而言……美只是目的与现象的统一。与善不同……我们承认个人对美的评定可以是完全独立的。…………真善美三位一体,他们合在一起就是科学的乳名。人出于道,所以道美。道美是对真的认同,对善的认同,对自身和世界的认同。…………美,无处不在;美,无所不在。
作者:111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790635/answer/132134920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