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绘画人体的通用比例与透视

透视之后,解剖动态之前的思维部分。

来源:绘画人体的通用比例与透视游客笔记


有标准人体吗?

没有!

只有**好用好看**,这是千变万化的,比如Q版,写实。

所以具体研究了风格类型,总结好看的比例套用。

🤔

教材人体比例指的是**绝对平视、肢体展平**的实际比例,新人以这个概念绘制图像很容易陷入画面没有前后关系的误区(例子:铅笔的摆放,1m9的站姿与躺姿)

不同人总结的比例的测量单位、形式都不同,有人用曲线,有人用头高,还有人用手臂等等,死记硬背别人总结的,不如尝试自己仔细观察,比对,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总结方式

参考的用法,就是**变形并化为己用**。

参考就是参考,没有所谓的正确,生搬硬套只会加重画面的僵硬感,没有灵气。


例子

  • 教材比例(乔治·伯里曼):

​ 上半身 下半身

​ 大臂骨:1.5头 大腿骨:2头

​ 小臂骨:1头 小腿骨:1.5头

​ 上大下小头略长,上小等长下大双(瞎编)

  • 与伯恩·霍加斯、安德鲁·卢米斯两位大师提出的的人体比例对比

  • 与二次元比例对比

  • 与美式画风对比

以上先进流行的比例和经典教材的各种对比都是为了说明:比例无标准


透视缩减

画面过于平面的原因是**没有三维意识**,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难度递增的练习逐级攻破

​ 1)练习不同角度的方块

​ 2)练习不同角度的链条穿插

​ 3)练习不同角度的局部体块

​ 以上练习最好是从平面开始,一点一点偏转

练习重点:

  • 缩减程度
  • 理解穿插

练习检验:

  • 画熟(潜意识被动)
  • 画准

练习最终目的是给自己脑子装一个好使的3D软件,设计动作就不再苦恼了。(如果还是不敢下笔,推荐以五个为一组进行练习,练到自信为止)

另外,可以通过关联脑海熟悉的**类似形状**进行肌肉形状的记忆(例如**像书本**的胸肌,**像轮胎**的腹直肌),会比一根一根线条记忆组装效率来得多——毕竟记的是感觉,不是数学。

练习的综合应用示范

  1. 练好人体后人体就变成快乐游戏了,不要担心自己给人体付出太多时间成本而没有回报。
  2. 学人体需要逐个击破,贪多嚼不烂(小技巧:把所学习的肌肉知识点放在同一个psd/sai2文件,按自己喜欢的图层顺序打组摆放,下次复习起来就方便许多,同时可以看到之前练习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3. 画的好与不好只是相对,只是画与不画,画多与画少的关系罢了。

最后分享一下自己对方块和肌肉之间关系的理解:

  1. 从方块过渡到肌肉关键是形变——方块线条的变形(长度、斜率、弧度)和横截面图形的变形(面积对比)

  2. 其中画好肌肉的体积感首先要有对面的朝向的理解,也就是所练方块不同块面对应的肌肉圆面。毕竟体积就是由面组成的嘛。

  3. 找到肌肉穿插起伏在表面产生的线条(通常由方块中线出发去找的,比如画方块中线时可以对应尺挠骨凹出来产生的那根线条,总结其中的关系,下次直接就能画出来。胸肌也是如此)

  4. 初学宁方勿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