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L1-L4
L1
- 7分算,3分看
- 不要被数据绑死(视觉修正)
- 画前先研究三视图
- 先概括大关系
- 相机参数:空间位置,焦距(广角,望远镜头,正常中距离镜头)
- 透视类型:方块和相机的相对关系
- 构图取景框和超过取景框的透视方块一同规划
- 一般都是中距离镜头
- 旋转比例479,方块大致1:3


L2
- 练习熟练速写完善造型
- 熟背16格方块(骑士也就9个

- 为什么要熟练16格方块:
- 能熟练知晓那种是标准的参考系:心中有数
- 能起草是拿出便准的参考,减少错误

- 分析物体时能又熟悉有效的方法快速上手(如K大龙头)
- 便于型准,比例计算
- 便于调用简化的视角,景别思维
- 要做K大的这种练习(初期大量练习,以后研究新事物的时候练手)


- 要融入自己绘画习惯的好方法

- 比较微妙的z轴收缩省略掉省事,直接画2点透视,小误差忽略节能
- 要考虑视野范围(取景框&60°视锥)
L3
- 4中角度的旋转足以做出生动随机的旋转摆放了
- 画线的时候记得CSI,对比构成
- 变形工具黑科技
- 人体先装在盒子里画比例,在画枕头人(之后速写完善)(也不一定)
- 焦距与视框

- 先分析物体结构,研究一下三视图再开画

- 极端透视不常用到(真的吗?)


L4
- 画师要可以制造空间感,缩放**暗示**。比如透视盒子的摆放-近中远(比如小石子,树),结构的折叠遮挡(很多角色设计,但是要图形化)
- 从构成/图形层面讲,相似的物体轮廊重复出现会形成韵律
- 作为画家,我们也有必要对画面中出现的元素 (轮廊类型) 做种类总量控管
- 从真实环境设计来讲,本来一个地理环境中会出现的建筑风貌/植被轮廊特征会有一致性。大致上三到五种元素就足以构成一个丰富的画面
- 中线意识:做曲面物体体块(例如人体)时,如果难以用对角线求中线,S S通常是主观把远的那面压窄一点
- 技巧:
- 大约四到五间房屋(展示距离收缩)可以架一面遮挡墙
- 地平线是视线最尾端,通常在地平线前就会有东西遮挡
- 远景的山/陆地/远处街道等,在地平线真正出现前就遮住
- 从构成的角度来看,做遮挡也是避免太过直接的米字型集中线构图
- 遮挡墙也可以说是设计来画分前中远景,让前中远景的距离计算不会那么明显有破绽
- 建筑接地面的结构需要交代清楚但很难处理的部分,也会利用遮挡技巧避开
- 画面要好看光有透视还不够,还有有构成和设计
- 速写默写,积累脑内图形库,对比例和斜率极其敏感
- 写生
- 概括:人体就是透视

- 学习对象(记得一定要分析临摹,学习默写,结合构成):金政基,K大线稿
